介绍
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,其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丧失,以及胞质内路易体的形成。这导致投射到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锐减,从而引发运动症状,如静止性震颤、肌肉强直、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。
为了深入研究PD的发病机制、测试新的治疗策略(如药物、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),研究人员需要能够模拟人类PD关键特征的动物模型。在众多模型中,6-OHDA模型是历史最悠久、使用最广泛、特征最清晰的神经毒素模型之一。虽然6-OHDA本身不直接作用于线粒体复合物I(如MPTP或鱼藤酮),但它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氧化应激,导致神经元死亡,因此常被归类为通过线粒体功能障碍起作用的神经毒素模型。
实验原理
6-羟基多巴胺是一种儿茶酚胺类神经毒素,其结构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高度相似。这正是其选择性毒性的基础。6-OHDA通过“特洛伊木马”机制被多巴胺能神经元摄入,在细胞内引发剧烈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,最终导致神经元凋亡。由于其不透过血脑屏障,必须通过脑内立体定位注射直接给药。

实验流程
1. 毒素制备
2. 立体定位注射
3. 模型验证与行为学测试
4. 组织学验证
模型特征:
优点:
- 高度可重复性
- 行为学指标明确
- 病理特征明确
- 成本相对较低
缺点:
- 急性而非进行性:
- 缺乏路易体病理:
- 主要模拟运动症状

